網際網路資源應用99 Wiki
Advertisement

檳榔介紹[ | ]

檳榔的由來[ | ]

檳榔出現在我國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,(註一)傳說在遠古時期,炎帝有一女名 為「賓」,其丈夫名為「檳榔」。檳榔長相英挺勇武,不幸在一次與妖魔戰鬥之中, 被殺死在崑崙山下。他的英魂化為一片樹林,稱為檳榔樹並結出累累果實。「賓」 為了表示內心深深的懷念,便將果實裝在荷包裡,隨身攜帶,餓了就嚼食。久而 久之,有人傳出吃檳榔就不怕妖魔的說法,逐漸吃食檳榔的人就愈來愈多,此即 是檳榔的由來。


檳榔的種類[ | ]

1. 紅灰檳榔: 一顆顆剖邊的檳榔子,加上紅灰和荖花,就是菁仔。而裡面的紅灰是由各種香料 與白灰加中藥配合而成,有人說:「紅灰內常會摻安非他命或嗎啡,使人上癮」。 是外行人對它的誤解。以往紅灰是家庭調製,品質不穩定;現在多由工廠生產, 口味變化也較多。紅灰是檳榔中最重要的配料,檳榔消費者也以紅灰的味來決定 是否購買?一般說來,紅灰是初入門食客的最愛,所以紅灰在都市的消耗量很大

2. 白灰檳榔:

白灰檳榔

是將洗淨的檳榔葉刷上白灰、修葉邊、剪小片些,捲起後塞入一顆檳榔子,就可 以嚼食了,俗稱「葉子」或「包葉」。含有強鹼,以前的人,從小就嚼放白灰的 檳榔,口腔早就被強鹼訓練得很堅強,現在的紅唇族,多半是成人後才接觸檳榔, 口腔受不了強鹼的關愛,後果非常嚴重。一般食用石灰是用米酒泡過(最少一星 期以上)使石灰跟米酒完全混合成液態狀。

3. 檳榔子: 檳榔子俗稱菁仔,含有多種成分,包括檳榔素、檳榔鹼和多酚類、單寧、粗纖維、 脂肪、醣類、鐵等。其中檳榔素、檳榔鹼和多酚類已被證實具有潛在致癌性。大 量攝食檳榔素時,會抑制大腦活動,使食用者出現行動遲緩的現象。在動物的頰 黏膜上塗抹檳榔子粹取物之實驗發現可使腫瘤數目增加。

4. 雙子星: 因為葉子裡包了2顆檳榔籽,都很小顆,所以稱為雙子星

檳榔的成份[ | ]

檳榔塊是指檳榔及其添加物所混合而成的嚼塊,而目前最普遍的檳榔塊成分有:


檳榔子

Âb·}¤l

1. 檳榔子(areca nut) 檳榔塊中主要成分檳榔子,就是造成口腔癌的重要因子 檳榔子成分中含植物鹼、多苯和亞硝基胺;檳榔添加物荖藤的成分中含有許多酚 類的物質,如兒茶素、黃樟素等;檳榔導致口腔癌主要來源可能是檳榔素、檳榔 鹼、硝胺或由某些多酚類物質所造成的氧自由基。此外檳榔添加物中大量的紅 灰,會促進檳榔中單檸酸鹽轉變成生物鹼的去質化作用;口腔黏膜的發炎原因之 一也是長期紅灰的刺激,改變黏膜本身的滲透性,使得口腔環境中釋放生物鹼及 和亞硝基胺化產物,能很快的和已發炎的細胞作用

2. 荖花(unriped fruit of Piper Linn) 荖花(指雌性荖藤的花穗)內含致癌物黃樟素(safrole)。

3. 荖葉 (betel leaf of Piper Linn) 荖葉(指雄性荖藤的葉)含兩種主要的酚類化合物:丁香酚(eugenol)及 hydrochavicol,為抗突變劑,可抗菸草之致癌性又具有抗癌物質可抑制麴菌之生 長與黃麴毒素之產生,因此有較少之致癌因素。

4. 荖籐 (Piper betle linn) 荖藤含多種酚多類化合物,包括黃樟素、羥佳味酚、丁香酚、丁香酚甲酯和異丁 香酚等,其中黃樟素已被確定為致癌化合物。荖籐是香辛植物的一種,具有清涼 作用,對檳榔塊則有佐味功能。常用時,會使牙齒變黑,食用過多,則會降低食 慾及人體功能,而且在長期嚼食情況下,可能產生強烈化學性刺激的亞硝基致癌 物質。

5. 紅灰與白灰(slaked lime) 兩者的差異在於紅灰有加入甘味料(sweetening)、調味品(condiments)或香料 (flavouring),等各家偏方。紅灰與白灰之致突變性並不明顯,但石灰會使口腔 環境變成鹼性;在鹼性環境中檳榔塊中之一些成份會釋放出一些游離基,而游離 基易引起細胞變性

6.香料(如:兒茶(catechu)等。

檳榔的用途[ | ]

檳榔的種名catechu是馬來話中「一種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液汁」之意,可見檳 榔是可以用來做為天然染料的。而檳榔在醫療上也有很大的功用,《本草綱目》 的作者李時珍云:〈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,其功有四。一曰:醒能使之醉, 蓋食之久,則薰然頰赤,若飲酒然,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。二曰: 醉能使之醒。蓋酒後嚼之,則寬氣下痰,餘酲頓解,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 也。三曰:飢能使之飽。蓋空腹食之,則充然氣盛如飽,飽後食之,則飲食快然 易消。〉在各種中醫的書籍中,也都會述及檳榔是中藥的一味,名叫「大腹皮」, 有驅蟲、健胃、去瘴癘、止痢的功效。 而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鄭慧文在「英國心理學期刊」指出,精神分裂患者嚼食 檳榔,有助於減輕病情。研究人員針對70位患者,嚼食檳榔的反應進行分析, 結果發現每天嚼食10顆以上時,症狀比較不激烈,比不吃檳榔的人來得舒服。 因為,檳榔含有「arecoline」成份,對人體的影響類似於神經訊息傳導物質 「acetylcholine」。這種物質會讓腦部的多巴胺減少,達到類似於精神分裂症藥物 之治療目的。


檳榔的危害[ | ]

據農委會在1996年的估計,全台灣檳榔種植面積約56,000公頃,共有7,000萬 株檳榔樹;檳榔產值在1996年是1962年的794.9倍(136億元與1,711萬元)!檳 榔已成為台灣的第2大農作物,每天提供6,500萬顆以上的檳榔。在此同時,據 估計台灣嚼檳榔人口大約230~280萬人,檳榔族已擴散至社會各階層及大都市, 年齡亦有下降的趨勢。

根據高醫學者葛應欽教授等人的研究:嚼檳榔比一般人患口腔癌的機率高出 28~123倍!而在台灣,大多數口腔檳榔癌患者都有嚼檳榔的習慣,比率約為 90%,在南部地區尤高。另外,由於嚼檳榔者習慣在咀嚼時,將檳榔嚼塊置於牙 齦與頰黏膜間,使得台灣的頰黏膜癌約佔所有口腔癌的50%以上。 其次,亂吐檳榔汁與殘渣,不僅會影響市容,且有礙觀瞻,有些檳榔業者,會用 盡各種花招來招攬客人,尤其是『檳榔西施』到處可見,對於兒童們的身心健康 與社會的善良風俗,都有不良的影響。

再者,檳榔在台灣屬於高經濟作物,故在利益驅使下,有些人會在並不適合種植 檳榔的山坡地大肆種植檳榔樹,台灣的山坡地遭濫墾改植檳榔之情形日益嚴重, 成為當前水土保持的一項重要課題。由於檳榔樹的樹根短淺,水土保持力低,每 當颱風來時就會造成土石流,其所導致的水土流失量將相當可觀, 並且許多家 庭因而破碎,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。


檳榔樹

=== 檳榔對環境的影響 ===

檳榔栽培容易,土壤環境的要求並不嚴格,台灣氣候也很適合它繁殖,因此要在普 通的田地並不難找到它的存在。栽培檳榔既無技術上的困難,一株成活後可收穫四 十到七十年,重要的是,收益超過一般作物,號稱「綠色黃金」。除了高山寒冷地 帶外,到處競相種植,占滿了可植檳榔的各類土地,同時剝奪了其他植物的生存空 間,也帶來了許多危機。植檳榔樹本來就會造成水土破壞,檳榔除了對於人體的危 害,其對水土保持的危害也很嚴重,檳榔樹的根系狹淺,不足以抓緊土壤,又吸水 性也不足,不能有效涵養地下水;檳榔樹的大葉,加速降雨的迅速蒸發,導致土壤 崩蝕並損及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。檳榔樹的大面積種植,造成土地大面積的深層風 化,其上所建的公路、產業道路、邊坡會有嚴重的塌陷與寸斷的現象。

檳榔中含有幾種植物鹼,促進唾液的大量分泌,因此要時常吐出檳榔渣汁,既不衛 生又不雅觀。檳榔中的單寧及紅色素,遇到配料中的石灰就生成一種難看的紅褐色, 尤其令人厭惡。嚼食檳榔的人隨口亂吐檳榔汁,滿地污跡,嚴重污染環境衛生,並 且有損國家形象。

檳榔對健康的影響[ | ]

嚼食檳榔,除了因為時常咀嚼使牙齒變黑、動搖、磨損及牙齦退縮,而形成牙週病、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,還會導致口腔癌。並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。從國內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,口腔癌之患者中約有88%有咀嚼檳榔的習慣。如果嚼檳榔合併吸菸者,更容易引起口腔癌、喉癌、咽癌和食道癌,而且嚼檳榔、吸菸又合併喝酒,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。

吸菸者,更容易引起口腔癌、喉癌、咽癌和食道癌,而且嚼檳榔、吸菸又合併喝酒,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。


吃檳榔可能產生的反應[ | ]

吃檳榔過量,會產生中毒症狀,輕則興奮、眼神呆滯、全身發抖、走路不穩、行為怪異或粗暴;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,包括聽幻、自我膨脹、被迫狂想、譫妄亂神等。

檳榔主要作用於中樞和自律兩個神經系統,但是它的成癮機轉,目前可說一無所知。歐美國家對抽菸、喝酒、打嗎啡等成癮藥物,皆投資大量人力和財力,不但知道這些藥物的成癮機轉,也發展出對抗成癮的藥物。因此,國內要解決檳榔問題,不僅只是侷限在口腔癌,此時改弦換弓,正是時候。

歐美國家成人的三大不良嗜好是抽菸、喝酒、和性氾濫;台灣則是抽菸、喝酒、和吃檳榔。正如王董事長所說,吃檳榔是台灣文化的死角,也是目前社會三大問題之一。因此,我們應該以全民運動的方式,加上政府的積極參與,來解決檳榔問題。


檳榔族對吃檳榔的感受[ | ]

1.提神和心情愉快,有時會產生飄飄欲仙的快感,也會讓人感覺體力充沛,工作效率提高,反應更靈敏。

2.一股清涼香甜的氣味,充滿呼吸,令人陶醉。

3.生津止渴,與喝可口可樂不相上下。

4.寒冷的天氣可以禦寒,體內充滿溫暖。

5.如果同時抽菸,刺激感受會更強烈、更持久。

Advertisement